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xiàn)代金融體系,錨定建設金融強國目標,扎實推動粵港澳大灣區(qū)金融高質量發(fā)展,中山大學國際金融學院、中山大學國家金融學研究院(高級金融研究院)和深圳大學經濟學院將于2024年10月26日在深圳舉辦第四屆灣區(qū)金融高峰論壇暨國家金融學學術年會。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金融強國與粵港澳金融高水平開放”,論壇將邀請金融領域著名專家學者和業(yè)界精英,圍繞建設金融強國總目標,就國家金融學和粵港澳大灣區(qū)金融高質量發(fā)展的研究成果展開深入研討,推動學科建設與發(fā)展。

參會須知
會議時間及地點
會議時間
2024年10月25-26日
會議地點
資本市場學院
會議報到及注意事項
1、10月25日12:00-22:30為簽到時間,請您到資本市場學院(地址:深圳市南山區(qū)沁園二路2號)C2棟1樓學員注冊中心簽到處進行簽到,并領取會議資料。
2、請您佩戴嘉賓證進入會場,按照大會議程參會。
3、全程會議中,請您將手機調至靜音,保持會場安靜。請勿隨意走動或提前退場。
4、請您妥善保管好貴重物品。
5、會議期間如需幫助,請在會議微信群中與會務組工作人員聯(lián)系。
交通導引
機場
A.寶安國際機場—資本市場學院
1.乘坐出租車,約35分鐘
2.機場地鐵站(A口)乘坐地鐵11號線(機場線)(崗廈北方向)——在前海灣站換乘地鐵5號線(環(huán)中線)(黃貝嶺方向)——在西麗站換乘地鐵7號線(西麗線)(西麗湖方向)在西麗湖站下車(B口)后,步行 1000 米到達學院(南1門)。(全程大約1小時5分鐘)
高鐵站
B.深圳北站—資本市場學院
1.乘坐出租車,約23分鐘
2.深圳北站地鐵站乘坐5號線(環(huán)中線)赤灣方向——在在西麗站換乘地鐵7號線(西麗線)(西麗湖方向)在西麗湖站下車(B口)后,步行 1000 米到達學院(南1門)。(全程約38分鐘)
C.福田高鐵站—資本市場學院
1.乘坐出租車,約27分鐘
2.福田站乘坐11號線(機場線)(碧龍方向)——在車公廟換乘7號線(西麗線)(西麗湖方向)在西麗湖站下車(B口)后,步行 1000 米到達學院(南1門)。(全程約57分鐘)
火車站
D.深圳站—資本市場學院
1.乘坐出租車,約37分鐘
2.羅湖地鐵站(D口)乘坐1號線(羅寶線)(機場東方向)——在車公廟換乘7號線(西麗線)(西麗湖方向)在西麗湖站下車(B口)后,步行 1000 米到達學院(南1門)。(全程約1小時11分鐘)
客運碼頭
E.蛇口郵輪母港站—資本市場學院
1.乘坐出租車,約41分鐘
2.太子灣地鐵站(B1口)乘坐12號線(南寶線)海上田園東方向——在靈芝站換乘5號線(環(huán)中線)(黃貝嶺方向)——在西麗站換乘7號線(西麗線)(西麗湖方向)在西麗湖站下車(B口)后,步行 1000 米到達學院(南1門)。(全程1小時11分鐘)
會議議程
10月25日
國家金融學學術聯(lián)盟理事會暨院長論壇
(19:30-21:30 資本市場學院A401會議室)
10月26日
第一單元 開幕式
時間
9:00-9:25
地點
資本市場學院A501會議室
主持人
鄭尊信
深圳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
致辭環(huán)節(jié)

合影環(huán)節(jié)及簽約儀式

第二單元 主旨演講
時間
9:25-12:20
地點
資本市場學院A501會議室
01
主旨演講一
主持人
黃新飛
(中山大學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高級金融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教授)

茶歇
10:50-11:05
02
主旨演講二
主持人
張學志
中山大學國際金融學院副院長、教授

午餐時間
12:20-13:35
午餐地點
資本市場學院餐廳
第三單元 平行論壇
01
平行論壇一:金融強國與經濟高質量發(fā)展
時間
14:00-17:40
地點
A217會議室
主持嘉賓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 周光友教授
點評嘉賓
廣東金融學院國家金融學學院 張玲教授

中場休息
15:40-16:00

02
平行論壇二:國家金融學的知識體系與理論創(chuàng)新
時間
14:00-17:40
地點
A218會議室
主持嘉賓
廣州大學經濟與統(tǒng)計學院 傅元海教授
點評嘉賓
廣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蔡衛(wèi)星教授

中場休息
15:40-16:00

03
平行論壇三:金融風險治理
時間
14:00-17:40
地點
A225會議室
主持嘉賓
廣東工業(yè)大學經濟學院 謝衛(wèi)紅教授
點評嘉賓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金融學院 張浩教授

中場休息
15:40-16:00

04
平行論壇四:粵港澳大灣區(qū)金融互聯(lián)互通與高水平開放
時間
14:00-17:40
地點
A323會議室
主持嘉賓
廣東金融學院金融與投資學院 項后軍教授
點評嘉賓
中山大學國家金融學研究院 王偉副教授

中場休息
15:40-16:00

05
平行論壇五:科技與數(shù)字金融
時間
14:00-17:40
地點
A420會議室
主持嘉賓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羅榮華教授
點評嘉賓
深圳大學經濟學院 黃金波教授

中場休息
15:40-16:00

06
平行論壇六:公司金融
時間
14:00-17:40
地點
A505會議室
主持嘉賓
深圳大學經濟學院 譚政勛教授
點評嘉賓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 沈軍教授

中場休息
15:40-16:00

第四單元 閉幕式
時間
17:40-18:10
主持人
深圳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系主任 徐曉光教授
晚餐時間
18:10-19:30
晚餐地點
資本市場學院餐廳
中山大學國際金融學院簡介
中山大學國際金融學院(原名國際商學院)成立于2006年,位于中山大學珠海校區(qū)。學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學生是學院最大財富”的理念,實施強院育人戰(zhàn)略,推進黨建育人、科研育人、教書育人和實踐育人,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力、思想力、行動力等核心基本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國之棟梁、商之精英”,致力于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商學院。

學院建設四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工商管理,設置應用經濟學、金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專業(yè)碩士)、管理科學與工程三個碩士點,設置應用經濟學一級博士點。我校經濟與商學學科進入了ESI全球前1%,工商管理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學科,第四輪學科評估為A+學科,第五輪學科評估實現(xiàn)提質升檔。
學院采取“寬口徑、厚基礎”的培養(yǎng)方式,構建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注重通識教育和專業(yè)教育相結合,打造全覆蓋的課程思政體系,在本科生階段推行“1+9”國家金融學課程體系。創(chuàng)新課程體系,將科研創(chuàng)新全過程貫穿于課堂教學。課程設置與國際接軌,學生發(fā)展體系獨具特色。目前已培養(yǎng)了5500多名本科生、700多名碩士研究生和4名博士研究生,成為了報考熱度、學生考分及學生就業(yè)質量在全校名列前茅的學院。
學院堅持以“四個面向”為指導,實施經管融合、重點突破、錯位發(fā)展的學科發(fā)展路徑,依托高級金融研究院建設,以建設國家金融學二級學科為核心(2021年5月),建設一個本碩博貫通的國家金融學課程體系,高質量培養(yǎng)金融學博士生;提升兩個學術支撐體系,即國家金融學理論研究與政策專報,打造灣區(qū)金融高峰論壇、國家金融學師資培訓和國家金融學學術聯(lián)盟三個學術傳播體系,出版了9本《國家金融學》系列教材,致力于成為金融學科的國家特色新型智庫和國際前沿學術研究陣地、國內有重要影響力的金融人才培養(yǎng)高地。實現(xiàn)“一院+三中心+四方向”的學科發(fā)展格局,重點發(fā)展金融學、國際貿易與“一帶一路”國際經濟研究、粵港澳大灣區(qū)城市群經濟研究和企業(yè)國際化創(chuàng)新管理等方向。高級金融研究院入選國家核心智庫,獲批廣東省決策咨詢研究基地,目前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重點項目等國家級重大項目十余項。在金融學界和政府業(yè)界形成了廣泛的影響力。學院組建經濟學、金融與會計、工商管理三個教學科研團隊,現(xiàn)有教職工50名,國家級重大人才入選者兩名,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兩名,寶鋼優(yōu)秀教師一名,中山大學逸仙學者四名,全國政協(xié)委員一名,省級人才五名。近五年來,我院教師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管理科學學報》《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和《金融研究》及國際頂級刊物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Institutions & Mone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等中英文一類期刊發(fā)表論文220余篇,出版教材專著30余部。獲中央領導人、省部級領導批示以及被中央部門和省委部門綜合采納的決策參考等20余篇。目前已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3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7項,獲評“中山大學2016年度科研先進單位”,2019年和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率均為47.1%,位居文科院系前列。舉辦了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薩金特和迪頓來訪、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第十屆國際投資論壇、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國際金融論壇、第七屆香樟經濟學年會、灣區(qū)金融高峰論壇、第十四屆中國青年經濟學家聯(lián)誼會年會等250余場高水平學術會議。
學院強化“育人”與“育魂”人才培養(yǎng)提升工程,人才培養(yǎng)成效顯著。學院于2009年在全國率先推進“四個目標100%和過程兩個全覆蓋”的經濟學大類本科生科研育人體系,推進科研育人“全鏈條”能力培養(yǎng)方案,打造全周期的科研育人體系。學院現(xiàn)有22個科研育人團隊,每年舉辦科研育人workshop近800余場,學生參與超過2萬人次,形成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科研育人品牌團隊。本科生科研能力顯著提升,升學質量成效顯著。本科生科研能力顯著提升,升學質量成效顯著。近五年本科生大創(chuàng)國家級立項48項、省級立項27項?!兑詫W生成長為中心的經濟學專業(yè)“1+3”融合教學模式》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基于四個目標全覆蓋的經濟學大類本科生科研育人體系創(chuàng)新與實踐》獲得廣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和第十屆中山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基于“一中心二融合三體系”的經濟學專業(yè)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的理論與實踐》項目獲得第十一屆中山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近五屆本科畢業(yè)生升學深造812人,其中中山大學230人,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62人,出國(境)留學368人,其中QS前100位高校人數(shù)占比87.5%,2023屆本科畢業(yè)生升學深造209人。積極推進以“體育育魂”為特色的體育強院建設,學院在校運動會實現(xiàn)三連冠,獲得全校辯論賽總冠軍、??禈繁优徘蛸愃男^(qū)總冠軍、中山大學五四紅旗團委和中山大學十佳學生會等多項榮譽。我院“聲·援”項目連續(xù)12年為盲童錄制有聲書,榮獲第五屆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項目大賽銅獎。
中山大學高級金融研究院簡介
中山大學高級金融研究院(國家金融學研究院)成立于 2016 年,2017 年入選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中國核心智庫,依托中山大學國際金融學院建設?,F(xiàn)任領導包括:院長李善民教授、執(zhí)行院長黃新飛教授、副院長李廣眾教授、副院長王彩萍教授、副院長張一林副教授。

高金院以建設國家金融學二級學科為核心,構建本碩博貫通式的國家金融學人才培養(yǎng)體系,組建金融開放與國際金融參與、金融政策與金融創(chuàng)新發(fā)展、金融戰(zhàn)略與國家金融管理三個團隊,主編《國家金融學》系列教材 9 本。每年主辦灣區(qū)金融高峰論壇、國家金融學師資培訓,致力于成為金融學科的國家特色新型智庫和國際前沿學術研究陣地、國內有重要影響力的金融人才培養(yǎng)高地。
高金院自建院以來成果豐碩,目前已經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重點項目等國家級重大項目十余項;已經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經濟學季刊》《管理科學學報》《金融研究》《世界經濟》《中國工業(yè)經濟》、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Management Science、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Money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China Economics Review等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 60 余篇。相關成果獲得“2020 年首屆《中國社會科學》好文章”、“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等獎項,并有多項政策報告獲得相關領導批示及部門采納。
深圳大學經濟學院簡介
深圳大學經濟學院的前身是深圳大學經濟管理系,于1983年深圳大學創(chuàng)校時成立,由中國人民大學援建。1985年經濟管理系分置為經濟系與管理系,1987年經濟系分為經濟系和國際金融貿易系,1997年5月原經濟系、國際金融貿易系和特區(qū)港澳經濟研究所聯(lián)合組建經濟學院。
學院學科專業(yè)發(fā)展保持良好勢頭?,F(xiàn)擁有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等本科專業(yè);擁有理論經濟學一級博士點,應用經濟學一級碩士點,統(tǒng)計學一級碩士點和會計學二級碩士點;擁有會計專業(yè)碩士MPACC、金融專業(yè)碩士MF、國際商務專業(yè)碩士MIB及應用統(tǒng)計專業(yè)碩士MAS;擁有理論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現(xiàn)與香港嶺南大學、澳門城市大學和諾丁漢大學等多所國內外著名高校商學院開展博士生聯(lián)合培養(yǎng)項目。其中,理論經濟學為廣東省攀峰重點學科;政治經濟學為省級重點扶持學科。金融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和廣東省名牌專業(yè)。金融學、會計學、經濟學三個專業(yè)是國家級一流本科建設點;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管理兩個專業(yè)是廣東省一流本科建設點。《微觀經濟學》是省級精品課程,2020年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金融學》2023年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011年經省教育廳批準,學院成為廣東省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
學院匯聚了一批經濟管理領域的知名學者,形成了一支結構均衡、具有奉獻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學術團隊?,F(xiàn)有教職工156人,專任教師118人,其中: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人,英國皇家藝術學會院士/會士(RSA Fellow) 1人,國家優(yōu)青1人,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2人,廣東省特支計劃教學名師1人,廣東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珠江學者1人;深圳市高層次專業(yè)人才40人;博士生導師22人,教授24人,副教授42人,助理教授或講師52人。

學院人才培養(yǎng)方面創(chuàng)新務實、特色鮮明。積極推進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成立數(shù)理金融特色班、ACCA特色班、CFA特色班、投資科學國際接軌班、金融風險管理班、供應鏈金融和商業(yè)保理特色班以及國際經貿與英語實驗班。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416人,全日制碩士376人,非全日制專業(yè)碩士430人,博士21人,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23人,共計3266人。擁有綜合專業(yè)實驗室、現(xiàn)代物流實驗室、物聯(lián)網(wǎng)實驗教學平臺三個實驗室;擁有“廣東省實驗教學中心”。
學院科研實力穩(wěn)步提升,學術影響力日益凸顯。設立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地區(qū)編輯部,參與建設人工智能與數(shù)字經濟廣東實驗室,與中國銀行業(yè)協(xié)會共建銀行業(yè)數(shù)字金融聯(lián)合實驗室。積極承擔國家級、省部級以及咨詢類科研項目。學術成果發(fā)表于《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經濟學季刊》等中文權威期刊,以及The Accounting Review、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JASA)、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MSOM)、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等國際權威期刊。
學院堅持“文化引領、創(chuàng)新驅動、內涵發(fā)展”理念,努力打造人民滿意的一流學科和專業(y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wǎng)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wǎng)實際控制的任何網(wǎng)頁上的內容,本網(wǎng)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