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總結改革開放經驗,立足新時代發(fā)展道路。4月18日晚18點30分,中信大講堂·中國道路系列講座第三十九期暨薊門法治金融論壇第52講《改革開放與中國的變遷》主題講座在中國政法大學學院路校區(qū)學術報告廳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特邀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副會長章百家進行精彩內容分享。
國務院國資委資本局局長李冰,中信改革發(fā)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理事長孔丹,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中國黨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央文獻研究會副會長楊凱生,中信改革發(fā)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郭克彤,中信改革發(fā)展研究基金會顧問、香港新范式基金會總裁邵善波,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所長房寧,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武力,商務部機關事務局局長王開前,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研究員張明澍,中信出版集團副總編、《經濟導刊》雜志社社長季紅以及中國政法大學15名教授等嘉賓共同出席本次論壇。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資本金融學院院長劉紀鵬擔任主持人。中信改革發(fā)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理事長孔丹向章百家頒發(fā)兼職教授聘書。
頒發(fā)聘書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資本金融學院院長劉紀鵬
“中國改革四十年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中國改革到底成功了沒有?成功體現在哪兒?”劉紀鵬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拉開了中國新時代序幕,但是如何繼承總結40年改革的成果,在未來的改革開放中如何繼續(xù)沿著中國模式、中國道路、中國學派、中國人自己的路奮勇向前,實現中國夢,實現中國崛起,為構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中國人應有的貢獻仍需思考。他說,此次講座在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慶祝序幕中拉開,將會為系列講座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隨后劉紀鵬就主講人學術背景及個人履歷進行了詳細介紹。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副會長章百家
一、 改革開放的歷史背景
章百家表示,雖然改革開放時期占據新中國國史將近五分之三的歷程,但是改革開放還是一段沒有完結的歷史,且現在正處在關鍵階段,進入一個新時代。章百家以歷史角度切入,就改革開放的歷史背景,圍繞中國革命的勝利與新中國的任務、新中國政治經濟體制的特點以及探索符合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等內容進行了具體闡述。他表示,只有了解改革開放前中國的基本情況,才能理解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原因以及感受其帶給中國的發(fā)展變化。
“中國在20世紀看似落后,實則無時無刻不發(fā)生著重要變化。”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取得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與解放,基本實現國家統(tǒng)一,并于連年戰(zhàn)亂、人民生活貧困之際完成了農業(yè)國變工業(yè)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兩大基本任務。當時的中國雖初步實現了工業(yè)化,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但仍與世界上發(fā)展較快的國家和地區(qū)有明顯的差距。對此,章百家認為,我國仍需對符合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進行不斷地探索。
二、改革開放的發(fā)展階段
歷史是凝固的現實,現實是流動的歷史,凝固和流動對觀察者來說并不一樣。章百家根據目前黨史和國史研究對改革開放的發(fā)展階段進行了具體劃分:1976年-1978年是改革開放的醞釀與準備階段、1978年-1982年是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啟動階段、1982年-1992年是改革開放的全面開展階段、1992年-2002年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階段、2002年-2012年是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初期階段、2012-2022年是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章百家表示,研究歷史問題的時候經常要選擇標志的點,而歷史的轉折實際上不是一個銳角形的東西,而是一條拋物線。目前學界中對發(fā)展階段的時間、冠名以及如何劃分存在不同看法和意見,所以做出準確合理的劃分并不容易。
三、中國發(fā)生的變化
改革開放為中國的發(fā)展帶來了巨大變化。章百家就指導思想、政治環(huán)境、經濟體制、對外政策、社會與觀念等引導潮流發(fā)展,推動中國現代化的進程的五大變化進行了系統(tǒng)化闡述。
1.指導思想的變化
章百家表示,發(fā)生在指導思想上的變化主要經歷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討論、怎樣開展經濟改革務虛會、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轉變、到“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初級階段基本路線與《關于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通過以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小康目標的提出等階段。章百家強調,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轉變是改革開放指導思想變化里最核心的一個變化,也是決定性的變化,加之后來提出的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基本構成了社會主義初期階段基本路線核心內容。此外,其還就歷史決議(政治決議)產生的三大教訓與“小康思路”進行了解釋說明。
2.政治環(huán)境的變化
中國改革從一開始就包括政治和經濟兩個方面,然而大眾多關注經濟改革而對政治改革變化產生影響較為忽視。章百家首先以真實故事為例對平反錯案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調整切入,繼而又從改革黨和國家領導機制,取消革命委員會、恢復各級人民政府,取消人民公社制度、逐步實行基層自治,建立干部退休制度,起用大批青年干部,健全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xié)商會議制度,加快制訂各方面的法律六方面做詳細闡述。章百家強調,政治方面改革內容非常廣泛,以上七個方面變化使得國家治理朝著民主法制方向發(fā)展,并發(fā)揮了為經濟方面改革清掃道路,創(chuàng)造條件的作用。
3.經濟體制的變化
章百家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采取漸進方式,先易后難,逐步推進,并根據實踐發(fā)展不斷調整思路。隨后其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對外開放特點以及雙軌制度進行了說明。章百家強調,上世紀80、90年代、21世紀前十年,中國經濟連上三個臺階與中國經濟體制變化、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關聯(lián)度的提高密不可分。
4.對外政策的轉變
章百家指出,外部環(huán)境是中國改革開放能夠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并就改革開放之后鄧小平確定的四大對外戰(zhàn)略和政策——“明確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務是為國家現代化創(chuàng)造有力的外部環(huán)境”、“對國際形勢做出新判斷,認為和平與發(fā)展是世界面臨的兩大問題”、“中國外交從一條線向全方位發(fā)展”、“重新闡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進行逐項解析。章百家強調,中國外交政策最核心的內容就是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5.社會和觀念的轉變
社會和觀念的轉變分為社會結構的變化和思想觀念的變化。章百家先生介紹到,社會結構的變化表現在新社會階層的出現、城鄉(xiāng)人口的流動、個人不再附屬于單位成為社會人三方面上;思想觀念的變化則體現在中外之間的思想交流與利益多元化帶來的價值觀、審美情趣變化中。
在對改革開放帶給中國的變化進行分析后,章百家對改革開放順利推進的五大經驗進行了總結:第一,看準方向,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第二,需要有凝聚人心和共識的口號及各方面改革戰(zhàn)略;第三,漸進式改革,增量改革方法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第四,保持中央和地方和基層之間的良性互動;第五,較好地處理改革發(fā)展和穩(wěn)定三者之間關系。他強調,其中最根本的一條是堅持黨的領導。
四、中國面對新挑戰(zhàn)
新世紀新階段,21世紀來臨,中國面臨區(qū)別于以往的問題與任務。章百家分別從改革開放兩大階段差異引入,就國內存在的“經濟轉軌之后如何盡快使新體制健全和完善?”、“在中國經濟持續(xù)高速發(fā)展階段后、平穩(wěn)增長中,經濟增長能夠保持多快?”、“在經濟發(fā)展之后財富掌握和分配問題日益突出,社會貧富分化和利益集團出現,如何面對‘腐敗滋生’?”、“如何解決經濟高速發(fā)展時期積累的環(huán)境問題、產業(yè)結構問題等諸多問題?”、“利益多元化下如何凝聚改革共識?”五大挑戰(zhàn),以及 “國際形勢趨緊且短期內不會逆轉”、“中國成為在國際關系中最引人關注的變量”的外部形勢研討后,其強調,中國現今需要保持目標實力和手段平衡、積累國際博弈經驗并培養(yǎng)健全的國民心態(tài)。此外其還提出了建立現代的節(jié)約型社會等值得關注和探索的課題。
章百家指出,從世界歷史經驗看,一個政黨的最大貢獻,就是能為它所屬的民族和國家創(chuàng)造一套穩(wěn)定的、有利持續(xù)發(fā)展的政治制度?!拔覉孕旁谝粤暯酵緸楹诵牡狞h中央領導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一定能夠如期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嘉賓點評經典再現 歷史研習探討交流
中信改革發(fā)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理事長孔丹
中信改革發(fā)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理事長孔丹對章百家此次講座進行了極高的評價和充分的認可。其表示,章百家站在外交戰(zhàn)線背景上對我國國際戰(zhàn)略進行思考,其意義深遠。整個講座貫徹了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基本方法論,呈現了清晰的分析框架和認識路徑??椎だ硎麻L對于在場年輕人提出期待,希望其能珍惜此次講座機會,增加人生思考。
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中國黨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央文獻研究會副會長楊凱生
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中國黨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央文獻研究會副會長楊凱生對于章百家站在一個歷史學家角度,以黨史工作者的身份看待改革開放表示贊賞,其既注重實事求是又講究言之有據,此為現代互聯(lián)網時代、自媒體時代都需要注意的問題。楊凱生表示,改革仍在不斷深化與推進,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的面向未來,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理想。黨史,是國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黨和人民事業(yè)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其希望大家在研究黨史、改革開放歷史時,保持正確的思想方法、認真嚴肅的態(tài)度,全面完整的看待問題。
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武力
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武力表示,此次演講內容為正在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的自己提供了創(chuàng)新啟示。其在章百家五大改革、六個方面經驗分享的基礎上,從歷史視角出發(fā),對社會主義重大基本問題的突破發(fā)表了見解。武力表示,市場經濟的引入、多種經濟制度的并存 、按勞分配為主,多種要素參加分配的出現使得中國充分利用了世界資源和世界市場,推動中國改革開發(fā)與發(fā)展,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企業(yè)史研究所副所長熊金武
“歷史就在我們身邊,我們也在歷史之中”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企業(yè)史研究所副所長熊金武對章百家所提出的改革開放兩大時期劃分表示深切認同。其認為,第一時期需要積累經驗教訓實現后發(fā)式增長,而在后發(fā)優(yōu)勢和人口紅利消失后,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熊金武強調,新階段我們更需要回到歷史中找尋經驗,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敢于學習與創(chuàng)新。在新時代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發(fā)揮民族精神,挖掘民族潛能。
合影留念
抓住機遇,迎接挑戰(zhàn),“以史為鏡”,以夢為馬,不斷為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至此,中信大講堂·中國道路系列講座第三十九期暨薊門法治金融論壇第五十二講《改革開放與中國的變遷》主題講座圓滿結束。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